今年經濟危機下的冬季折扣時間格外的長,早早從十一月就開始了,一直過了情人節才草草收場,整整三個多月。不但時間長,力度也比以往要大,在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嚴重的美國,Ralph Lauren的Polo衫降到了16美金一件。這對眾多喜愛他家衣服的國人來說是個特大喜訊,所以每家Polo店里都擠滿了中國人。可一個國人翻來覆去看了半天折扣商品后,徑直轉向了正價區,最后拿起一件原價Polo衫走向銀臺,嘴里還念叨著,這個是美國產的。奇怪之于,讓人忍不住想探個究竟,翻開那件折扣衣服,赫然看見標簽上寫著"made in China"時才恍然大悟,標簽上的一個產地標識竟然如此重要,不禁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在歐洲鬧的沸沸揚揚的"標簽門事件"。
Richard James,作為Dunhill的正裝設計師,他的名字早就被眾人所熟識。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Richard James的主人。這家正裝專賣店,就座落在有著西裝圣地美譽的Savile Row 區29號,一直致力于復興英式正裝現代派裁剪潮流的他,同時也是自20世紀70年代的Tommy Nutter之后第一個在Savile Row自創品牌的正裝設計師,你可以在很多著名百貨商店看到他的衣服,Harrods, Selfridges, Barneys, Colette 以及Lane Crawford。可就是這樣一個品牌,前些天被歐洲某媒體發現,他的標著"made in England"的西服,居然來自以廉價勞動力著稱的非洲。而所謂的made in England只是在運回英國后,由英國的工人把紐扣和袖子訂到衣服上,再把它熨平。
對于這件事情,Richard James的董事總經理Sean Dixon給出了解釋,而且一再強調公司并沒有欺騙和誤導客戶。不過質疑的聲音還是不斷,比如Bespoke的始祖Anderson & Shepherd,還有著名的Norton & Sons,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很高興客戶認識到服裝原產地的重要性。傳統的公司一直在維護著Savile Row的聲譽,即使一些競爭對手店在該地區提供一些典型的低價格的手工制作西裝。"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被這個歐洲媒體曝光的同一周,Richard James剛剛被British Fashion Council評為年度the Bespoke Tailor。不知道這個爆炸新聞發布,這位Elton John爵士和Hugh Dancy的御用設計師該如何面對。而作為直接受害者,消費者也有著自己的權利和聲音。在這類問題中,Richard James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當消費者在花錢購買這樣一件所謂的手工制作的奢侈品時,當然有權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在了什么地方,除了昂貴的材料外,是不是真的由那些聘請的大師級專家為自己量身裁衣,品牌的價值也就在于此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這樣魚龍混淆,有些品牌就會把產地寫的特別清楚,更有甚者因為產地不同,價格也相差甚遠。比如以格子著名的Burberry, 在它的衣服標簽上就區別的標明產地是英國,香港還是中國等等,而根據產地的不同,類似款式的衣服要相差幾百塊甚至更多。而品牌的這個細節也被很多消費者所關注,很多買Burberry的消費者都會在買之前把這個問題弄清才可以,而最后選擇的時候,大多都會選擇貴一些的英國制造或者香港制造。由此可見,在名牌產地這場真真假假的戰爭中,作為受害者的消費者其實也是最大的推手,這是由于人們對于品牌產地的關注和需求,才使得眾多商家涉險,在標簽上寫下一個個另人神往的圣地。而對于Burberry來說,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它家的Blue Label和Black Label了。作為專供日本市場的特殊品,自然物以稀為貴,引得眾多買家一擲千金。也許是盲目的沖動充滿的眼睛,殊不知這些專供商品其實一部分是來自中國的,可能Blue Label的字樣把那小小的made in China蓋住了。
其實對于我們這些耳邊經常充斥著所謂A貨或者原單的國人來說,這種事情早就司空見慣了。如果你有幸參觀一家服裝類的加工廠的話,你就會發現那些你耳熟能詳的品牌,這里應有盡有。而看到縫制標簽這道工序的時候,你會發現盒子里面裝的簡直就是一個聯合國。更有甚者,一由中國人持有,在意大利注冊的中式意大利品牌,把一部分衣服在中國生產完成后,從香港空運出國再返回,然后理直氣壯的貼上很多"made in Italy"或者"made in Spain"的標簽,價格也比它旗下那些還在寫著"made in China"的衣服貴上一倍。
其實看到這里,我反而覺得那些"made in China"或者"made in Morocco"的衣服讓人舒服, 因為不管怎樣,一種誠信的精神在里面。正如英國Soho區著名的Tailor Tony Lutwyche所說,那只是"made in England"的Label, 對于一件奢侈品來說,有時候不能只從那個小小的標簽上去讀它。
發表評論
相關的文章
“觀潮”共有11994篇與該文章相關的內容,其中文摘11136篇
(查看全部)、
觀點858篇
(查看全部),以下顯示其中最新文章5篇。
on
May(5月)12, 2025 at 18:33 AM | Posted by
XOXO

2025年5月12日至 14日,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ITA)積極發揮引領作用,精心整合意大利美容行業優質資源,攜11家意大利精英企業強勢亮相美妝行業年度盛會 — CBE 2025上海美博會。自2023年以主賓國身份驚艷亮相美博會后,今年已是意大利連續第三年參展,持續深化其在中國及國際美容行業上的影響力,續寫美麗新篇章……
(查看全文)
on
May(5月)7, 2025 at 11:19 AM | Posted by
XOXO

2024年,全球美妝市場近3.6萬億元規模,頭把交椅依舊由歐萊雅、雅詩蘭黛、資生堂等巨頭占據。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市場也不例外。但近一兩年,情況似乎開始發生了改變。 中國香妝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品牌的交易額占比為52.22%,首次超越外資品牌;2024年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突破到55.2%……
(查看全文)
on
April(4月)30, 2025 at 11:37 AM | Posted by
XOXO

近年來功效性護膚品市場在高速蓬勃發展的同時,亦面臨嚴峻挑戰,產品同質化嚴重、功效宣稱缺乏科學佐證、安全性問題頻發等,行業亟需一套科學嚴謹的高質量發展標尺。 近日,"第六屆敏感性皮膚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作為中國敏感肌護膚領域的年度盛會,這場由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聯合皮膚學界四大專業委員會主辦,薇諾娜研究院承辦的學術研討會,吸引了來自全國的皮膚科權威專家,共同對功效護膚品發展……
(查看全文)
on
April(4月)24, 2025 at 11:30 AM | Posted by
XOXO

2025年4月22日,MUJI無印良品(下稱MUJI)發布《感覺良好的生活和社會——MUJI無印良品中國2024可持續發展回顧》(下稱《回顧》),這是MUJI連續第二年發布《回顧》。MUJI通過可持續發展歷程、可持續生活方式的構建、地域聯結及社會公益的貢獻、人本主義的踐行四大維度,展示了其在中國市場,對于構建人、自然與物品理想共生關系的長期實踐與創新探索,進一步推動“真誠營造良感生活”企業愿景的實現……
(查看全文)
on
April(4月)22, 2025 at 14:54 AM | Posted by
XOXO

(2025年4月21日,上海)法國知名院線專業品牌Filorga菲洛嘉于上海嘉會國際醫院成功舉辦品牌戰略研討會。活動匯聚皮膚學專家、專業皮膚科美容專家、醫美機構代表及行業意見領袖,圍繞品牌2025年三大核心升級展開深度探討:院線經典成分動能素NCEF2.0的煥新升級,搭載該成分的革命性新品“超水光小針管”精華——其護理效果經實證比肩專業院線水光療法,以及構建以醫學循證驅動的品牌戰略升級路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