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時區手表

帶多時區功能的手表
曾經有一個時代,每個地區,甚至每個城鎮,都有自己的或多或少根據經度而定的本地時間。隨著新運輸方式和鐵路的拓展,對于標準時間系統的需求上升。
因此在1884年于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子午線會議上,與會代表決定將地球分為二十四個時區。從格林威治的本初子午線(零度經度)開始,每一時區橫跨經度15°(1小時)。這一系統后來逐漸被所有國家所接受。
首款帶雙時區的手表擁有兩個獨立的機芯和兩塊表盤。這一系統后來得以改進,取消一個機芯并為第二個時針引入一個“離合”裝置。如今,由于制造商在易讀性與使用便捷性方面不斷超越自我,兩個、三個、四個,甚至有時多個時區的各類手表均可供選擇。多數這種手表采用指針形式,以不同顏色或形狀,在額外的區域內顯示時間。另一些手表則偏愛視窗形式。佩戴者按下一個 按掣以選擇通常以城市表示的一個或另一個時區。
多時區手表通常集成了旅行者所喜愛的其他功能,例如晝/夜或24小時指示器(以避免在午夜叫醒他人),響鬧或適應時區的日期更替功能。
更稀有的 “世界時” (國際標準時)手表則能在一個銘刻24個國際城市的轉動圓盤上同時顯示24個時區的時間。
配備動力儲備指示器的手表

Soiree I 白金腕表
動力儲備指示器 是任何手動上鏈或自動上鏈手表的有用補充,它能指示手表在再次上鏈之前可以持續走時的時通常信息顯示的方式是:一支指針掃過從+至-的扇形(類似汽車的油量表),或者是以小時甚至天為單位劃分的刻度。
某些復雜的手表包含一個從 “測力計”受到啟發的系統,它能持續指示主發條的張力值。只要指針停留在限定區,主發條就恰好能提供最優精確度所需的能量。而一旦指針離開這一區域,則機芯就須上鏈。
配備檢潮儀的手表

帶檢潮儀的腕式時計
配備檢潮儀的手表能指示某一給定地點的高低潮位時間,這對漁夫和海岸清理員十分有用。每一太陰日為24小時50分,各有兩次高潮位和低潮位。
某些配備檢潮儀的手表還可以顯示潮汐系數(由地、日和月相對位置所造成的潮汐振幅變動)以及預計的潮位高度和當前強度。用戶可根據某一特定緯度設置檢潮儀。為此,他或她應查閱潮汐表,該表通常考慮多種極端復雜的數據,例如行星橢圓軌道影響、流體力學現象,海岸線形狀以及給定點的海洋深度。
定向表

定向表
定向表無需羅盤即可指北,在陸地、海洋和空中都十分有用。
用戶只需簡單地將時針對準太陽,另一由獨立齒輪組驅動,每24小時轉動一圈的指針,將指向北方。
潛水表
>

潛水表除了適應性和防水性遠比大多數手表強,還具備特別為深海冒險家及專業潛水員設計的其他功能。
制表師總是關注完全密封的表殼,但僅僅是為了保護機芯免遭空氣中灰塵與濕氣的侵襲。不過在腕表大行其道的20世紀,專門為潛水者制作的手表已經問世。 防水性的要點在于 水晶玻璃、 表殼背面 與 表冠的安裝。在前兩者的例子里,緊密壓實的墊圈確保了完全的防水性。而表冠則相反,由于它不停地運動,要求的就不僅僅是密封。勞力士(Rolex)創始人 Hans Wilsdorf 于1926年發明的“螺旋”式表冠,使得首款真正防水的手表的問世成為可能。自那以后,潛水表已成為有著令人矚目發展的重點領域,相當重要的原因在于海軍特種部隊對其的使用。
潛水表因其高達100米、300米,100米,甚至3000米的卓越防水性而脫穎而出。其他特性包括用以計算潛水時間的單向轉動表圈,特別加固的水晶玻璃,以及在黑暗水下帶來可讀性的熒光刻度。根據技術性的高低,它們還能為深海探險者提供其他有用的功能:例如氦氣釋放閥門,減壓停留及時間指示器,或深度計。某些表甚至能以發聲裝置提示上浮的時間。
古典帆船計時表

古典帆船計時表帶有倒計時功能,能顯示賽舟比賽出發前的最后分鐘數。
這使得參賽者能夠盡可能地靠近出發線,而不至于越線積累犯規。
倒計時顯示于不同顏色的部分,或通過小表盤上的指針進行顯示。
大多數古典帆船計時表可進行出發前的10分鐘倒計時。
某些表還包括一個補充系統,可一秒一秒地對最后時間進行計數,直至出發信號發出。
原文鏈接http://www.hautehorlogerie.org/zh/encyclopaedia/watches/complication-w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