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how是所有設計師和品牌展現(xiàn)自己的最佳途徑,因此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以從各種媒體看到或大或小的時裝秀,而這些秀基本都是面向消費者展示當季新品系列的。與之相對應是各地舉行的時裝周,國際上最知名的莫過于四大時裝周:巴黎、米蘭、紐約和倫敦,每年2月份到3月初和9月份到10月初,世界各地的時尚從業(yè)人員都會連軸轉(zhuǎn)的參加一場接一場的秀,每個地方持續(xù)一周的秀每天一般都會有5場以上重量級的設計師品牌作秀,今年的情況是巴黎70多場、米蘭100多場,而紐約更接近200場秀,以至于到處趕場的買手、時裝編輯和攝影師在那段時間都疲憊不堪。于是,今年美國《Vogue》的主編,電影《穿Prada的惡魔》的原型Anna Wintour甚至提前從巴黎返回紐約已抗議巴黎時裝周時間過長。
說完國外,我們說說咱們自己。上上個星期,上海時裝周落下帷幕,說是時裝周,實際只有3天,每天2場,一共才6場。與此比較,3月末北京的中國國際時裝周氣派不少,7天的時間內(nèi)20多場秀在北京飯店和798的D Park舉行。兩者除了數(shù)量的區(qū)別,還有參加者的不同,上海主要是個人設計師品牌,而北京大多是國內(nèi)大型服裝企業(yè)的品牌。當然,兩者也有共同點,就是受關(guān)注度都不夠,其中上海的情況尤其如此。至少去年在北京還有引起不少議論的
熊貓秀,不過那場趙半狄的時裝秀更應該稱之為是一場實驗藝術(shù)吧。
究其根本,因為中國還只有服裝工業(yè),并沒有時裝工業(yè),而時裝周要真正紅火,最重要的功能是讓買手和設計師能夠?qū)�,從而產(chǎn)生貿(mào)易,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每年春天剛剛開始的時候就舉行秋冬時裝周的緣故:買手下單后,品牌組織服裝生產(chǎn)然后秋天在買手的店鋪上市銷售。
有趣的是,在
這次上海時裝周上,一大亮點是首次要求做秀設計師展示0809秋冬的產(chǎn)品系列,可惜國內(nèi)目前還沒有幾家買手制的精品店,因此自然沒有買手來看秀。所以在春天看模特穿著大棉襖在T臺上走貓步就顯得有些滑稽了,不過其中媒體經(jīng)驗最足的吉承很聰明,她直接做了09春夏產(chǎn)品系列的展示,不過好像太超前了。
那既然知道國內(nèi)現(xiàn)狀,為何還要如此操作?這就要問問主辦方了,幾位熟識的設計師朋友本來今年都收到了邀請,結(jié)果最終卻放棄了這一免費展示并受到媒體關(guān)注的機會。一位非常直截了當?shù)母嬖V我,之前辛苦做完秀卻沒任何效果,如此還不如去國外參展,每次都能立馬帶來訂單。另外一位非常希望參加,認為這樣有助于逼自己認真做設計,但是提前20天主辦方才通知設計師,考慮到50套衣服的工作量如果不是粗制濫造是萬萬來不及的,還是留待下回分解吧。
于是,我們看到一方面上海幾乎組扎了所有國外頂級時尚品牌的辦公室,時尚也越來越引人關(guān)注的時候,另一方上海時裝周卻越來越尷尬,有一位朋友總結(jié)的不錯:"只要官方組織的秀就沒啥意思,只要是品牌自己組織的活動卻一個比一個贊。"
想想去年Fendi耗資千萬美元的長城秀,今年北京時裝周同期在上海舉行的Ferragamo八十周年活動上黃浦江邊上的秀,以及這個月24日在北京太廟即將舉行的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的Y's秀。
這或許更需要我們的主辦方站在產(chǎn)業(yè)角度來重新規(guī)劃一下,事實上去年皮爾卡丹在敦煌搞了一場大秀,其初衷是希望皮爾卡丹品牌能夠年輕起來,但是老化思維的操作讓一切成為泡影,甚至我?guī)缀鯖]有看到有時尚媒體報道過該活動。
在這里,我們或許應該向韓國人學習一下,4月22日將在上海舉行的韓國紡織品博覽會上不但會有在中國熱賣的韓國品牌做秀,更有韓國國寶級設計師安德烈金做開幕秀,而韓國明星李多海、張根錫、金楨勛也會到場。在這背后分不開的是韓國纖維協(xié)會及其中方合作公司的組織工作。
近年來,中國不斷有設計師到四大時裝周做秀,國際上對中國的時尚和設計開始關(guān)注,近期在英國V&A博物館舉行的China Now展覽,國外權(quán)威媒體如IHT也會關(guān)注
上海的長樂路,老外更會要我們記錄上海街頭的時尚。越來越多在巴黎、米蘭學習時裝設計的年輕設計師正在籌劃到國內(nèi)建立自己的品牌,怎樣給他們一個適合成長的土壤,您有什么建議?
以上文章
原載mini的the other blog,歡迎大家常去看看那個許多人一起參與的群體博客,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