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遺珠——黃堯藝術回顧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行了盛大的開幕活動。當天上午,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上海美術館學術部主任肖小蘭女士首先帶領來賓進行了回顧展的預覽從而拉開了一系列活動的序幕。接著,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館長郭建超先生和眾多學者、黃堯作品收藏家一起就黃堯先生的藝術成就和貢獻展開了一場頗具價值的學術研討會,與會嘉賓包括:亞太動漫協會秘書長、亞洲青年動漫大賽組委會秘書長王六一先生,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協漫畫藝委會副主任鄭辛遙先生等。

下午,本展覽開幕儀式暨《矛盾集》的捐贈儀式正式開始。首先,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先生和黃堯基金會創始人、黃堯孫女黃丹蓉女士分別致開幕辭。緊接著李磊先生向黃丹蓉女士頒發了捐贈證書,以感謝黃堯基金會將黃堯先生的65件《矛盾集》漫畫的水墨原作捐贈給上海美術館作永久收藏。《矛盾集》是黃堯先生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水墨漫畫作品集,它反映了1947年社會所面臨的各種矛盾。現在,這一作品集的加入,使上海美術館擁有了上海早期重要漫畫作品的原作。隨后,包括黃堯先生后代在內的眾嘉賓為展覽開幕剪彩,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2011年8月14日-24日在上海美術館4號展廳舉辦的“滄海遺珠-黃堯藝術回顧展”,是首次在黃堯先生的祖國如此全面地展出他從1934年到1987年的作品,包括漫畫和其他畫作各100多幅。在此之前,新加坡美術館的黃堯回顧展僅僅展出了其部分藝術作品而黃堯也因在新加坡的這次展覽被譽為東南亞藝術先驅。特別的是,在這次上海的展覽中將展示近六年來才被發現的、黃堯從1934年到1947年在中國創作的漫畫作品。

除此之外,本次展覽還將展出和其被大英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現代書法和描繪海外生活的同類型作品。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一系列黃堯的山水畫,人物畫和抽象畫,他的水墨繪畫,內容不拘一格,極其廣泛,且有深厚的文化認識。
“黃堯先生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漫畫鼎盛時期的一員大將,是抗日救亡運動中的一桿巨筆,是中國書畫在南洋傳播的力行者,也是書畫家中跳出了兩岸政治體制之外、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收取并映射光華的一顆滄海遺珠。”——肖小蘭對黃堯的評價
黃堯基金會
2009年,在歷經十載的畫作和文字資料收集、研究和整理之后,黃堯基金正式成立了。
在整理繪畫作品、漫畫作品、畫稿和文章的過程中,家人漸漸意識到黃堯先生不僅是一位畫家,還是一位卓越的學者和藝術家;他不僅取得了卓著的藝術成就,更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并始終對祖國和人民充滿無限的熱愛。
經考證,我們還了解到黃堯先生的豐富人生閱歷,他曾在上海、重慶、貴陽、桂林、昆明、香港、河內、曼谷、新加坡、吉隆坡、檳城、亞羅士打等地居住和生活過。
主要工作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傳承黃堯歷史——黃堯基金將繼續整理研究浩繁的作品和歷史資料
2.宣傳黃堯作品——出版畫冊,舉辦學術研討會,舉行展覽,拍賣畫作
3.保護知識產權——合理授權衍生產品,支持正版的出版物,出售部分畫作
4.支持藝術創作和社區公益活動——設立青年藝術家獎學金,資助學生和少年兒童的藝術創作
黃堯基金會的目標是在全球范圍內提升黃堯先生及其作品的認知度,為其取得在華人美術史上的應有地位,并通過傳播黃堯先生的藝術貢獻以影響更多青年藝術家。
黃堯生平簡介
黃堯(1917年-1987年),祖籍浙江嘉善,1917年生于上海。先世可追溯到東漢著名孝子黃香(二十四孝之一)。父親黃漢鐘是一位書畫家,黃堯從小耳濡目染,隨父學習書畫、歷史、文學、文字學等中華傳統文化。
年幼的黃堯通過臨摹家藏的米芾、梁楷、陳洪綬、石濤和八大山人的名作,學習基本的繪畫技巧。通過刻苦的學習,父親和他人的指點,黃堯不僅掌握了繪畫的各種技巧,并對多個類別的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黃堯善用細線條的繪畫技巧,在1934年創造了家喻戶曉的漫畫人物“牛鼻子”。
有鑒于他在中國歷史、文學、哲學和藝術方面的淵博知識,也是廣受歡迎的漫畫家,1935年,黃堯被上海《新聞報》聘為美術編輯(《新聞報》是當時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當時他年僅18歲。
1934年至1951年的漫畫創作時期,抗戰前黃堯是活躍于上海漫畫界的知名漫畫家,創作了牛鼻子系列漫畫,參與籌辦了第一屆全國漫畫展覽會。抗戰期間他在內地參與了大量的抗戰宣傳活動,五十年代期間在香港和曼谷出版了多本漫畫集,六十年代期間在馬來西亞以漫畫為工具進行美術教育工作。
1951年至1967年的學術研究時期,他完成了南洋學術史上的一本重要巨著—《馬星華人志》。他應馬來西亞教育部長之邀協助其制定教育政策,開設成人教育班和圖書館。他還鉆研新方法和技巧,以突破傳統的中國繪畫束縛,并研究古漢字,留下了大量的草稿和手稿。
1967年至1987年的繪畫創作時期,黃堯創作了各種藝術風格的畫作,其中最重要的作品類型是“文字畫”和“自由畫”。他也大量創作了民俗畫、異域風光圖、兒嬉圖、書法,以及傳統主題的山水、人物和花鳥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