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一個好點子——服裝店就得賣衣服嗎?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品牌都在思考了,美麗的陳列,好聽的音樂都是這個的延伸,不過有沒有想過徹底跳出去?比如,在服裝店里賣吃的,開個酒吧?確實這些都有人試過了,看到圖中的這個女裝店了嗎,仔細看你會發現果然一半是服裝一半是吧臺,而銷售業績真的可以上漲30%,當然營業額的40%是來自酒水,真是一家門臉兩不耽誤。隨著人們越來越挑剔,這種理念也被很多品牌所接受,Catherine Malandrino就在它洛杉磯的店里加了一個咖啡屋,agnès b.香港店就可以買到巧克力,還有花店和餐館。Topshop更是精于算計,每周在店里搞些免費的DJ表演和飲料吸引年輕人,然后把照片發到Facebook, 據說效果比廣告還好,可花費真是少的可憐。

其實說白了,不管是吃的還是玩的,都是品牌的一個幌子,英國一家hotel也學起了這個,一個叫Berkely Hotel就打出了3000美金的特別房間,其賣點之一就是提供iPad進行閱讀。我不知道Berkely是什么檔次的酒店,我只知道iPad肯定不值這個錢,有時候賺錢,就是賺個點子,明天你也可以。

邊逛邊想
去了前門大街的人應該還對那家星巴克有印象,一座古香古色的宅子,門匾幾個漢字,不注意的進去肯定以為是喝茶的,可結果發現了一杯咖啡。記得北海附近很早也有一家,其實它作的就是一種差異,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而給你帶來的驚喜。
中國有話古話,酒香不怕巷子深,不過把服裝店開在荒郊野外或者農貿市場的我們卻近乎絕跡。我們沒有,不代表別人沒有。FT中文網有文章就說,已故的Alexander McQueen和很多設計師就在曾經的肉市開店做服裝,其結果原本想另辟蹊徑的他們最后無奈的讓這個地區變成了大型購物場所。Abercrombie & Fitch也把衣服掛在了英國紳士集中的Savile Row,結果除了那些裁縫不買賬,大家都對這種調調表示接受和新鮮感。
當然這種低調就是高調的事情在比利時那個地方更多,好像現在即使Martin Margiela離開了,可大家還是對MMM意猶未盡,低調就是金啊。有機會跑到安特衛普那個小城,一群低調的不成樣的設計師,開著一個個自己做店員的服裝店,當你穿梭在小巷中,從理發店到肉市,突然你會發現一家掛滿奇衣的店鋪,進去之后也許你還可以看到一個你可以天天在互聯網能找到的人向你問好給你建議衣服。
好消息
喜歡Asos的人有福了,Asos宣布將在網站開設一個新的平臺,用以銷售大家的二手時裝,而且Asos也會給你很多幫助讓你的衣服能以最大價值賣出去。如果你是愛上網購物的時裝精,家里難免有一大堆買了還沒穿過的衣服的話,真的是會期待了。而且Asos的宣傳方向也很健康,讓你不用的衣服循環起來,確實是現在的環保熱點啊。

新趨勢
品牌自己做雜志做報紙的越來越多了,下一個加入的新人就是United Arrows JP,不知道這個的發行量最后有多大,不過對于傳統的媒介絕對是個壓力,試想有一天鋪天蓋地的品牌雜志,而且能做到客觀,有固定的用戶群,那時候雜志的廣告費在哪里?

市場新聞
1, Hermes最近是好事壞事都有啊,剛剛在Millward Brown最新出爐的品牌排行榜中排名第86名,又得到財年第一季度上升19%的利好消息,達到507.7Million歐元的銷售額,相信這些和它去年的多項積極措施有關,好像在中國開發新品牌,人工養殖鱷魚等等,Hermes在努力變得親近平民,相信所有人都能感覺到。而不好的消息就是,Hermes首席執行官Jean-Louis Dumas故去,終年72歲。作為第五代傳人,在Hermes最低谷的時候接受這個公司,他傳奇的把公司送到頂峰,Birkin包的問世,收購John Lobb,緬懷下吧。。。
2, 卡塔爾控股(Qatar Holding LLC)15億英鎊收購英國哈羅德百貨(Harrods),這則新聞的意義不在于誰收購誰,而在于這么大筆金錢的流入對整個市場的刺激,當然不知道英國人以后的感覺如何,因為這就好比法國的老佛爺或者巴黎春天被人買了,北京的王府井或者國貿被收購一樣。
3, 調查發現線上廣告有99.92%根本沒有被點擊過,這個數據讓很多品牌和廣告商不得不面對,這個數據也讓品牌們不得不把點擊率這個貌似有效地報表數據用其他東西來代替,比如怎么能讓顧客多看這個廣告幾眼,為此絞盡腦汁。很快他們發現視頻廣告往往可以增加29%的駐留量,估計現在看到的一張張大片很多就該被視頻宿松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