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尤其是深圳,在手表行業的發展史上已經書寫了超過30年的輝煌篇章。自90年代起,這一行業的蓬勃發展,為深圳市的經濟增長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然而,時至今日,手表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外貿訂單銳減,內貿訂單利潤微薄,行業嚴重內卷。許多曾經家喻戶曉的手表公司紛紛陷入破產的困境,似乎預示著手表行業正站在生死存亡的邊緣。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絕對。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落后的行業,只有落后的人。”從工業時代跨入信息時代,世界在悄然變革。那些倒下的企業,并非因為能力不足,而是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這個唯一不變的是變化的世界里,我們覺得手表行業的變革之路,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進行探討:供應鏈的優化和生產模式的創新。
首先,供應鏈的變革。過去,我們采用的是一對一的供應商報價模式,而未來,將是整個行業內的供應商共同參與報價的新格局。
我們需要構建一個高效的報價系統,只需將手表的圖片和參數輸入,系統便能自動快速報價。這套基于固定模型的報價系統,不僅提高了效率,節省了雙方的時間,還能讓客戶獲取整個行業的平均報價、最高報價和最低報價。
更重要的是,平臺上的供應商和客戶都擁有星級評分,為雙方提供了更為透明、便捷的選擇。在貨款支付方面,平臺嚴格執行30%-50%的預付款制度,有效解決了貨款延期問題,緩解了現金流緊張的壓力。
其次,生產模式的轉變。傳統模式是先生產后銷售,而未來,我們可能需要先銷售后生產。以希音服裝公司為例,它便是基于互聯網訂單數據進行生產,實現了零庫存的運營模式,大大降低了成本。
那我們手表行業為何不能借鑒這種模式呢?通過預售、定制等方式,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生產,不僅可以減少庫存壓力,還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總之,面對挑戰,手表行業需勇于變革,擁抱供應鏈和生產模式的雙重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繼續書寫深圳乃至廣東省手表行業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