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紅寶石,你想到什么?璀璨華麗的珠寶,還是古今中外身份的象征?
紅寶石,號稱彩色寶石之王,極盡奢華尊貴。除了作為裝飾品,紅寶石在奢侈品腕表上也被大量使用。不同的是,腕表上的紅寶石并不點綴在最顯眼的表面,而是深藏機身,輕易不示人。
珠寶被看見才能彰顯價值,紅寶石這么珍貴,為什么裝在內里,看不見還有什么用?

解答之前,我們先簡單看看機械表的工作原理。
機械表的運行,從上緊主發條開始,也就是一根卷緊的螺旋帶狀金屬彈簧。簡單說,變形的主發條逐漸復位,釋放彈性勢能轉動發條匣,然后帶動傳動裝置,也就是一連串齒輪。
齒輪齒數與齒輪轉速成反比,齒數越多,轉得越慢,所以精準調節各齒輪大小比例,就能調節各齒輪速度,進而達到秒針齒輪轉3600圈,分針齒輪轉1圈,時針齒輪跳一下的功能。
但這樣主發條能量會很快釋放完,所以還需這樣的擒縱系統,擺輪來回轉動帶動擒縱叉搖擺,后者一卡一卡地控制傳動裝置的速度,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
不過實際安裝時,各結構交錯疊置,都由金屬夾板固定,所以齒輪軸會穿進夾板旋轉。因此,減少摩擦磨損,保證齒輪轉動精度,尋找堅硬耐用的材料做軸承就非常重要。

根據礦物硬度標準“莫氏硬度”數據,金剛石,即鉆石是最硬的天然物質,而剛玉,即紅、藍寶石,則排名第二,十分堅硬。
同時,根據摩擦系數規定,壓力不變時,系數越大,兩物體間摩擦力越大,而紅寶石與鋼之間不加任何潤滑劑時的干摩擦系數僅為0.15,約等于加了潤滑劑后鋼與鋼之間的摩擦系數,十分順滑。
且紅寶石熱膨脹系數僅為5.8x10(-6)K(-1),遠遠低于各種常見金屬,受熱脹冷縮影響小,能滿足機械表對精準的需求。
所以在18世紀,瑞士數學家、天文學家尼古拉·法蒂奧·丟勒發明了精準鉆孔寶石技術后,人們便開始用紅寶石作機械表軸承。
不過天然紅寶石極度稀少,價格昂貴,所以當時并未大規模普及,直到19世紀末,法國化學家奧古斯德·維多·路易·伐諾伊發明了著名的「伐諾伊焰熔法」,到20世紀初,人造紅寶石軸承才開始大規模普及。
自此,金屬機芯上兼具實用與美觀的紅寶石軸承,成為鐘表史上優雅又經典的設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