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2位來自中國美食行業的餐廳、主廚、品牌、新農人代表們,與栩栩華生內容集團旗下《FOOD&WINE 吃好喝好》雜志共同見證了首屆FOOD&WINE中國大獎的揭曉。在上海張園Juno Club,一場囊括四海之味與時間醞釀的美食美酒盛宴,伴隨著眾多重磅獎項的公布共同落幕。
1988年以來,《FOOD&WINE》雜志每年都會發布一份十大“最佳新廚師”及“最佳新餐廳”名單,致力于通過該獎項,發掘全球范圍內最具才華的年輕廚師,推進餐廳與主廚社群的建設。300多位主廚從這里開啟了他們的世界名廚篇章。2022年的年中,《FOOD&WINE 吃好喝好》承襲這一傳統,立足本土,啟動了首屆《FOOD&WINE》中國版大獎。 “FOOD&WINE 中國大獎”遵循嚴格的評審邏輯,邀請11位專家組成評審團,經過數個月的初選、復選、終選,最終于近日揭曉了全部13個重要獎項。28名獲獎者與各位來賓一道,共同見證“與食俱進”的中國。
頒獎過程共分為3個篇章——餐飲篇、產品篇和人物篇。世界首位華人侍酒師大師、《FOOD&WINE 吃好喝好》客座主編呂楊先生,以及酩悅軒尼詩帝亞吉歐中國區總裁吳鵬凱先生,揭曉了備受關注的“餐飲篇”四項大獎。上海專注于龍舌蘭的酒吧COA榮獲年度酒吧大獎;上海咖啡館原力飛行摘得年度精品咖啡館;年度新餐廳分別頒給了成都餐廳雛 Chú Modern Cuisine、深圳餐廳 Ensue、上海餐廳 HIK9乚廚和明路川、北京餐廳 Refer;年度餐廳獎花落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廳。
本屆大獎評審團成員、泰山學者孫萬龍先生,以及《FOOD&WINE 吃好喝好》雜志執行副主編李森,一起頒發了“產品篇”的五大獎項。Basao幽玄•空寂藝術罐和朝日唯品牛乳一同榮獲年度食品包裝設計大獎;年度新科技獎由摩飛無線料理棒MR6008捧走;年度中國調料的獲獎產品是粵鹽蠔油;年度食材頒發給了希音紅龍莊園血雀咖啡。
年度酒品分別由敖云2018年份葡萄酒(紅葡萄酒)、云霧之灣長相思白葡萄酒2022(白葡萄酒)、唐培里儂2012年份香檳(香檳)、軒尼詩X.O干邑白蘭地(干邑)、山崎1923單一麥芽威士忌(威士忌)、君道貴釀•山河酒53度醬香型大曲坤沙白酒(白酒)、京A空氣大爆表西海岸雙倍印度淡色艾爾(精釀啤酒)獲得。
最后,全場翹首以盼的“人物篇”四大獎項的獲獎名單,由栩栩華生內容集團總編輯馮楚軒,以及本屆大獎評審團成員、CWS創辦人及會長李大偉先生一起宣布。王愷榮膺年度美食作家;年度新農人及農業實踐獎由云南農業品牌牛友果星球的李偉(大萌)獲得;5位杰出的年輕主廚榮獲年度新主廚稱號,分別是陳曉東(“躍系列”餐廳總廚兼聯合創始人)、劉禾森(Ling Long 主廚)、譚綺文(Obscura 主廚)、徐涇業(壹零貳小館主廚)、俞寧(三嚥閣主廚)。從業近 40 年的餐飲界傳奇人物蘭桂均(玉芝蘭主理人)榮獲年度主廚大獎。
13個重要獎項,共同構成了更具社會責任感、更有專業價值和活力、更符合時代特征的中國當代餐飲圖景。所有獲獎者和入圍者,都是中國本土飲食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寶貴力量。不以競技為目的,而是鼓勵那些堅韌不拔、創造奇跡的從業者,并為大眾的飲食選擇提供更明確、更精準的方向。就如年度新主廚獲獎者之一譚綺文分享的那樣,“今天這個獎,不屬于我一個人,而是屬于一連串在背后默默用功的人。它是讓我們在困難日子里能夠繼續努力往前走的一個動力,去發掘更多美食的可能性,分享美食給予我們的一份’’痊愈’’。”
主廚林震谷他與團隊為頒獎晚宴特別定制菜單,并由首席贊助軒尼詩干邑與唐培里儂香檳為其搭配相得益彰的酒品。在林震谷看來,傳統是根本,創新是理念,食材是根基。以開闊的視野運用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材,不被束縛,擁抱變化,與靈感互為知己。陶瓷工作室“ERRANCE 出走”的藝術家黃祎潔與陳翔則為本屆大獎特別設計了獎杯。她希望通過解構一只陶瓷餐盤,模糊圖像與現實、二維與三維的概念,并提出一個問題:未來可能怎么吃?在科技、氣候、人類、土地不斷發展的當下,日常飲食發生的變化值得每個從業者討論思考,共同進退。
過去三年,是《FOOD&WINE 吃好喝好》雜志在國內精耕內容的三年:走過城市,勾勒都市飲食風貌;深入原產地,挖掘本土食材;來到鄉村,講述鄉土的傳統與傳承;與科學家、新農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描繪現代農業景觀。而這一切,如山岳海洋,看似巋然不動,但斗轉星移,山顏海貌已在肉眼不可見的尺度內悄然地騰挪變化。在這個獨一無二的夜晚,獎杯的高光意義并不是以競技為目的,而是鼓勵那些堅韌不拔、創造奇跡的從業者,并為大眾的飲食選擇提供更明確、更精準的方向。通過本屆大獎,《FOOD&WINE 吃好喝好》雜志與眾多從業者共同見證著中國餐飲從業者正從嘗試到篤定、從勾勒到描繪,不斷為自己喝彩;我們同樣期待來年繼續用更多精彩,共同迎接“與食俱進”的中國。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