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我們來談談加拿大出的幾個牌子產品都很極致。此前我們曾談過為什么英國出了這么多高街品牌,美國為什么出了這么多輕奢品牌,這都與國家的情況有關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葉眼觀潮之前的視頻。
大家熟知的Canada Goose、始祖鳥和lululemon都是來自加拿大,三個牌子可以說在自己的品類里都是頂級的,可以說把產品都做到了極致,Canada Goose是羽絨服,始祖鳥是戶外運動,lululemon是瑜伽服。
我想這一定與加拿大這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系,加拿大領土面積998萬平方公里,是全球面積第二大國家,但人口只有3700萬,人均GDP有4.6萬美元。對比我國960萬平方公里,14億人口,人均GDP才接近1萬美元。
很明顯,加拿大是一個很富有的國家,但是由于人口少,市場就很有限,更由于和美國接壤,美國品牌自然會搶占加拿大市場。因此,加拿大本土的品牌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需有自己的幾把刷子。我們此前說過,英國有英鎊有創(chuàng)意人才,美國仗著市場大有3M(大量生產、大量營銷、大量銷售),加拿大有啥?
當一個國家很窮的時候,就是窮山惡水,但是當一個國家很富的時候就是好山好水好風光了。好山好水夏天時候適合遠足,到冬天時候就需要足夠保暖的服裝。于是Canada Goose和始祖鳥就有了存在的必要。
這一點很像瑞士的制表業(yè),瑞士整個國家在阿爾卑斯山山區(qū),到了冬天大雪封山,人們無法走動,就只能在家里研究制表,久而久之把制表業(yè)帶到了巔峰,使得高級腕表成為重奢的大品類。
一直專注于可以抗極寒的羽絨服產品,而并未按照多數(shù)品牌的樣子進行生活方式化。
2013年12月,貝恩資本以2.5億美元收購了Canada Goose70%股權,公司現(xiàn)任CEO Dani Reiss保留了少數(shù)股權。根據(jù)Canada Goose的招股說明書,在2017年3月IPO中,貝恩資本出售了10%股權,同時繼續(xù)保留Canada Goose的控股權。這10%的股權幫貝恩換回來了2.5億美金,3年多投資回報有7倍之多。
為此,Canada Goose一方面是對羽絨服向輕薄化和時尚化進行延伸,推出黑標系列和Fusion Fit版型。
另一方面也開始嘗試品類延伸,目前看是準備在針織領域先進行突破,整個步伐是很謹慎和堅定的。
接下來再看看始祖鳥的品牌歷史,品牌1989年在溫哥華創(chuàng)立,經(jīng)過三十年發(fā)展,是公認的戶外運動界的頂級品牌,或者說是戶外運動界的奢侈品。2002年Arc’’teryx公司被Adidas-Salomon集團收購,隨后,伴隨2005年Salomon從A-S集團分拆售予芬蘭AmerSports集團。
說實話,那時候對始祖鳥的產品并不了解,國內那時候店還沒怎么開,回去后看了一下始祖鳥的官網(wǎng),才知道始祖鳥的產品款式都是看上去很簡單的,但在產品開發(fā)上花了巨大精力,在后期生產制造上也是高標準嚴要求的。
始祖鳥公司位于北溫哥華,距離公司一個小時車程就到了山區(qū),因此他們既可以在公司開發(fā)產品也可以到山區(qū)測試體驗產品,這一點是多數(shù)戶外運動公司無法比擬的。
在生產上,始祖鳥在溫哥華有一家工廠,命名為Arc’’One,員工500多人,產量大約是整個品牌的十分之一,主要生產高端系列,同時也設立生產流程和標準向外輸出,剩余的90%產能分布在世界各地,比如在中國的工廠就在上海邊上的太倉。
在品牌取名的過程中,Wilson希望能有l發(fā)音,因為那時日本大眾對于包含l發(fā)音的品牌會潛意識認為是更正宗的洋品牌,這說明品牌在創(chuàng)始時就想到了未來要做全球的生意。
lululemon的啟動靠瑜伽褲,只有黑色,五個款型,每款五個尺碼,售價70-100美元,是一般瑜伽褲售價的三倍。
但是品牌的發(fā)展并不順利,2017年品牌關閉了所有海外店鋪,2018年品牌換了大股東,并將品牌定位調整為適合通勤穿著的科技服飾,與品牌初創(chuàng)時的定位有了較大區(qū)別。
從這個案例也說明,在加拿大創(chuàng)立品牌是很困難的,有時候做到了極致但由于客群太小而不能維持品牌運作。
加拿大國家的獨特地理與經(jīng)濟情況造就了Canada Goose、始祖鳥和lululemon三個極致品牌的誕生。但是從國家品牌層面上,與瑞士鐘表,法國紅酒與奢侈品等已經(jīng)深入人心還未有明確共識。
從這方面來說,對于中國品牌,其實是有很大發(fā)展空間,畢竟三個品牌的定位都很高,如何能通過學習借鑒三個品牌的成功之處來探索自己品牌的發(fā)展路徑,非常值得大家研究。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