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DINKEE
對于舊裝勞力士,我的研究熱情一向大過購買熱情。
但如果真遇到一只讓我心動,又能承受的古董勞,我一定不會猶豫。而更重要的是,我不能看走眼。
因此,為了不與那只心動款失之交臂,就需要這十項基本功來武裝自己。
PART1 盤面第一
01 判斷盤面真實性
盤面真實,才有繼續檢查其他項的必要,這是前提。而這一步沒什么訣竅,唯有一絲不茍地檢查。
仔細觀察盤面的皇冠logo與印字,與相關型號比較,并通過權威的書籍或圖片比對;例如,皇冠應該是立體標還是印刷標?皇冠形狀是否正確?各行印字的字體是否與參考目標一致?是否存在翻寫或換面?
這一步搞定之后,再檢查其他項目。
02 確定盤面年份
對于古董勞來說,各部分是否對期對版,直接影響其整體價值。而盤面年份對期,通常檢查其夜光材質即可。
不同時期的夜光材質有別,例如鐳沿用至60年代早期,氚沿用至1998年,Luminova用于1998-1999年早期,往后才是Super Luminova和Chromalight。
如何判斷?
通過盤面6點時標下方的印字,我們即可分辨。例如,早期表款的SWISS代表鐳,T Swiss T或T Swiss T<25代表氚,后期表款的SWISS代表Luminova,往后才是如今新裝勞的Swiss Made。
03 評估盤面狀態
但愿之前兩項都ok,接下來就可以評估盤面的狀態。
而在這一步,我們又能學到些有趣的名詞。例如,盤面如果褪色為均勻的棕色,行家們會說:熱帶面(tropical dial);而盤面有均勻裂紋,則稱蜘蛛面(spider)……盡管不是所有人熱衷于這樣的盤面,但它們確實有相當一部分擁躉。
評估的關鍵點在于,盤面是否有硬傷和嚴重變質等缺陷,例如污漬、劃痕、時標脫落等。
*勞服面「service dial」認可度較低。
PART2 刻字學問
古董勞身上的刻字,信息量蠻大,它能告訴我們:這表大概什么年份生產的,型號為何,表帶、表冠等零部件是否原裝等等。
因此,接下來四點,是教會我們該找哪些刻字,并如何利用。
04 檢查表耳之間
在表殼頂部,即12點位的表耳之間,我們能找到這只表的型號,通常是4-6位數字。
以探一為例,型號可能是6610或1016,也可能是5位數的14270,到后來的6位數114270,以及現行款214270。同樣還有無日歷的水鬼,例如5513/5512,到現行的114060。
確定了型號,就有了相對準確的參考目標。
同樣,在6點位的表耳之間,我們能找到這只表的序列號。通過序列號,我們可以大致確定2010年之前的勞力士的生產年份(2010年后為亂碼)。
*序列號以44開頭的,通常為勞服殼「service case」。
05 檢查底蓋與機芯
通常,底蓋內側的刻字(如果未遭打磨掉),能夠印證我們之前幾步的判斷。
需注意,底蓋內所示型號、年份,可能與前幾步獲得的信息略有差別。其實,只要型號對應的表款結構相同就無妨。還是以水鬼為例,5513就可能有5512刻字的后蓋,而這兩款表唯一區別,僅僅是后者為天文臺認證。
此外,一些零件也并非生產之后立即裝配成表,通常一年的誤差是可理解的。
當然,打開底蓋就能一端機芯。結合我們搜尋到的參考資料,我們又能對機芯的板路及刻字進行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能從后蓋,判斷該表是否為專用工具開蓋,檢查是否有暴力開蓋的痕跡。
*暴力開蓋除了會導致劃痕、刮傷等外觀損壞,最致命的或會導致后蓋變形,從而影響腕表的防水性能,所以檢查時需格外仔細。
06 檢查表冠
表冠,是另一個事關防水性能的關鍵部件,也需要格外仔細地檢查。
首先確認真實性,表冠上應有「brevet」字樣或雙扣鎖、三扣鎖標志。以古董鋼勞為例,雙扣鎖為一條橫杠,三扣鎖則是三個等大圓點。
其次,需要檢查雙扣鎖表冠,是否被替換為三扣鎖表冠。盡管后者防水性更強,但確實會影響整表協調性;并且后者更大,和早期水鬼的表冠護肩不匹配。當然,我們可以根據收藏or日用的需求,來決定能否接受。
07 檢查表帶
對古董勞力士的鑒別而言,表帶是一條不錯的線索。
從靠近表耳的第一節表鏈上,我們能夠找到該表鏈的型號,從而查詢其生產年代。例如,7206為50-60年代,鏈節寬度為20mm的鉚釘帶,而7205代表鏈節寬度為19mm的型號。
此外,末端鏈節(弧口)上也刻有一個型號,該型號應該與特定表款相適配。例如古董迪通拿,所有末端鏈節都以71兩個數字結尾。如果你找到的不是,那就可以再談談價了。
PART3 整體考察
08 核對附件
在相機領域,我們常講:箱說齊全。而在古董表范疇,則愛說:大全套。
大全套當然比單表更具收藏價值,也更令人信賴。但full set,就萬無一失了嗎?
No……殘酷的現實是,古董勞的盒子與空白文件,有不少渠道能拿到。盡管防不勝防,但我們至少可以關注力所能及的細節。例如,一只古董勞,配了一只現代的綠盒子……表殼編號,與文件所示不一致……舉例盡管簡單,但人在沖動之下,很可能忽視這些細節。
此外,如果除了保修文件之外,還有其他證明文件,比如說明書、產品冊、購物發票、官方保養單等,相信會更具說服力。
09 評估品相
一講到評估古董表的三個重要標準,行家們總說:Condition,Condition,and Condition。
這本來沒毛病,但諸如「全新庫存」NOS 、「未打磨」unpolished、「極品」mint這些話術,或許有些泛濫了。
尤其是未打磨,這一描述已經被過度使用。因為難證實,又具有一定爭議,在國外古董勞論壇的交易板塊已遭禁用。
對于行家們來說,真正判斷是否打磨過的辦法,是從各個角度檢查表殼,刻意去尋找拋光與打磨的痕跡。
其中,表耳是最容易發現端倪的區域,尤其是側面與生耳孔,如果都線條分明,那真是萬幸。其次是表耳厚度,多數情況下,當然是越豐滿越好,我們不妨多與參考標準比對吧。
10 了解賣家
信譽良好的商家,權威的收藏家,這兩者可能是最可靠的古董勞賣家。
我們從各個論壇,以及之前的交易記錄,多少都能了解其信譽度。再或者,我們不妨直接咨詢表的相關情況,進而再作判斷。
與賣家交易時的體驗很重要。他們的解答,提供的圖片通常都是很好的參考與判斷依據。如果東西可靠,一個好商家總是會樂意提供詳盡信息。但對于買家來說,學會相互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
畢竟,對于一個好商家來說,同樣不缺買家。
總結
買古董勞力士,首先關注盤面,再從各零部件獲取信息,謹慎查看、比對、判斷,謹慎交易。對古董表挑剔一點,并非壞事。
最理想的方法是,選定目標型號,借助專業權威的書籍、文章,或求助機構、組織,從以上各個步驟進行對應的研究。
希望這篇基本功有所幫助,祝所有對古董勞力士感興趣的朋友,都早日喜獲心頭好。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