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常見擺輪是俗稱光擺擺輪。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超過90%的瑞士表都是光擺了。如今司空見慣的光擺是經過了600年的技術進步發展得來的。
擺輪的最大敵人:溫度擺輪有一個阿喀琉斯之踵:溫度變化。擺輪是金屬制造的圓形,溫度變化導致零件尺寸變化,溫度升高直徑變大,同時金屬游絲變軟,表就會明顯走慢。擺輪受溫度的影響是非常敏感的,經過測算,最早的鋼制擺輪和游絲,溫度升高60華氏度約合33攝氏度,就會每天走慢393秒,也就是6分半鐘。
溫度補償的方法
200多年前,英國人John Arnold發明了截斷式雙金屬補償擺輪:在靠近軸臂附近有兩個截斷處,作為金屬熱脹冷縮的緩沖。這種擺輪的外層是銅,約占擺輪厚度2/3,內層是鋼,占1/3。兩種金屬擁有不同的膨脹系數,當溫度上升時,銅外層膨脹系數大于鋼內層,迫使在截斷處擺輪環向內彎曲,縮小了擺輪半徑,降低了慣性力矩,從而補償了隨溫度升高而改變彈性和長度的游絲的變化。當溫度降低時,銅外層收縮系數大于鋼內層,迫使擺輪環向外彎,有效半徑增大,力矩增大速率放慢,補償了由于低溫而加速了的游絲的變化,這就是冷熱溫度補償。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