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即是有,什么都沒有就代表什么都有。所以“無事牌”被當作 “許愿牌”、護身符被大家爭相擁有。據說只要你把愿望或祝福許在“無事牌”上,愿望就能變成現實,并且守護你一生。無事牌材料:現多為玉石、翡翠、貴重木材制作。
自明末清初以來,秀才進京趕考之前,家里人都會為他制作一枚無事牌,以求路途中平平安安。到如今,人們依舊有著佩戴無事牌祈福的傳統,尤其是家中獨子,有心 的父母們更會求得一枚無事牌保其健康成長。當然,無事牌也并非完全無飾,雕刻有辟邪納福的夔龍紋、觀音、佛祖等吉祥圖案的無事牌,也越來越受到歡迎。
很多人認為平安無事牌一般不會在牌子的正面進行任何雕刻,也是去“平”安的寓意,但是中國傳統的平安無事牌其實對牌子的材質和雕工要求還是很高的,一般的平安無事牌都是要有一個牌頭,常見的牌頭有龍鳳、祥云、如意頭、靈芝等造型。之所以會存在牌頭,也是因為平安無事牌最早的材質是以玉器為主的,牌頭是玉器雕刻中的一種常規手段。隨著現代人們雕刻工藝水平的提高,平安無事牌的器形也逐漸由簡單的牌頭或者未經雕刻的普通牌子逐漸發生了改變,更為常見的是在平安無事牌上雕刻上不同的吉祥圖案,既保留了平安無事牌的“平安”的寓意,同時也增加了牌子的針對性和美觀性,更有甚者會在上邊雕刻一些現代風格的圖案,使其別具一格,另有風味。
早期的平安無事牌材質都是以玉為主,屬于佩玉的一種,佩玉文化歷史悠久,最早可追述到紅山、良渚、殷墟等早期文化。到了戰國至漢時期,佩玉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她涵蓋的內容除了財富、藝術、禮儀,還增加了政治的含義。由于戰國及秦的連年征戰,宮廷政治斗爭險惡,刺殺之事屢有發生,漢廷規定,大臣們佩帶古玉組佩上朝。組佩,顧名思義,成組的玉佩。組佩由大小不一的玉佩組合,中間銜以絲繩,佩帶腰際,限制了文武百官上朝時的行動。如若有人動作過大過猛,組佩就會叮當作響,勢必引起侍衛的注意。
平安無事牌最早成為雕刻藝術是在明嘉靖、萬歷年間。這個時候蘇州出了一個著名的玉雕大師——陸子剛。子剛玉雕一改明代玉器陳腐俗氣,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將印章、書法、繪畫藝術融入其中,子剛制玉掛件,形若方形或長方形,寬厚敦實,猶如牌子,故簡稱為“子剛牌”。
近現代的平安無事牌卻是以金絲楠居多,翡翠、玉器的逐漸減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金絲楠木在封建時期是屬于“違禁品”,是封建王朝帝王們對金絲楠木的“壟斷”,那個時代無論是尋常百姓還是王侯將相都是不允許使用金絲楠木制品的,金絲楠木在當時意味著帝王的專屬,使用金絲楠木是要被視為“僭越”、“謀逆”。但是玉器則不同,宋朝之后,玉器不再是“士大夫”的專屬,只要有錢都可以使用,尤其是在明朝,玉器更是成為了民間流行的飾品。而現代,金絲楠木已經不再是帝王的專屬。
第二、金絲楠木與玉器,翡翠的價格相比,要低很多,對于一般的商家,選用金絲楠木,既可以節省材質的成本,也可以降低雕刻的成本,而且金絲楠木具有其獨特的紋路和香味,是木中的“帝王”,也是過去帝王的專屬用品,與玉器和翡翠制作成的無事牌相比較,更有趨吉辟兇的意義,一般的玩家也可以接受的起,性價比也相對高出了很多。
另外,玉石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經過長期的開發、開采,資源已經接近尤其枯竭,是上等的玉料更是難得,并且玉石大多加工成手鐲、戒指,使得玉石的無事牌越來越少。當然,木料的興起也使上等木料的無事牌越多的出現。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