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居谷歌搜索排行榜首位的“Normcore”一詞,最近風靡各大時尚網站,你會發現各路時尚編輯開始瘋狂的討論這個最新組合的單詞,并賦予各種或美好、或追捧的詞匯來修飾它。個人在比較認同他們觀點的同時,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么樣的群體才會跟隨這股時尚旋風呢?
有人說蘋果的喬布斯、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都是這個新概念的最好詮釋者。其實不敢茍同,他們是穿的普通又舒服,但還沒有到美的程度,刻薄一點來講,是舒適到了路人甲乙的角色。“Normcore”不僅僅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釋:“norm”取自“normal”,“core”取自“hardcore”,這樣就可以稱之為“極致的普通”。其實,往深處想一下,他們的穿著可能不像各大時裝周秀場外的孔雀們一樣高調、愛顯擺,可是他們從來或是未曾小覷過美感,而是通過不夸張不造作的穿著、精心的搭配來達到一種看似普通隨意、不著痕跡的修飾。總覺得他們有一種歸隱于市的情懷,卻依然對美、對品位有著相當不俗的見解與要求。
個人認為,文藝青年是其死忠粉,他們骨子里散發著一股文藝情懷,表面上安安靜靜,不爭不搶,內心卻有著一種類似歸隱的高冷氣質,對于美又有一種近乎執拗的刻薄,偏愛極簡風格。所以大膽地將其與“極簡主義”相連接,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低調、簡潔、“隱”。所謂“隱”就是不張揚、不造作,也不以任何噱頭為立足點,沒有芭比、麥當勞、辛普森這些所謂的大眾審美噱頭,而是真真實實的歸源于本真。
對此概念,東西方對其有不同的詮釋。對于東方來說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式美學,可以拿近年來話題較高的無印良品來說事。但凡你去過無印良品店鋪,那種散發出來的清心寡欲感就讓人很難忘懷,有幾分日本枯山水文化的味道,現在細細想來果真是一脈相承。它是有民族文化融合在里面的。現任設計師原研哉和深澤直人都是對極簡有著極大熱情的,從設計師來窺探品牌便可略知一二。
Jil sander2015春夏廣告
國內的服裝設計一直處于一種很尷尬的地位,幸好有一群執著堅守的獨立設計師。例外算是國內較早的設計師品牌,通常設計師品牌多多少少的會帶有個人感官的文藝情節,更不用說馬可和毛繼鴻一手創立的例外。他們以一種極簡風馳騁中國小眾市場十幾年,也是積累了大量的文藝追隨者。大多數人熟知它可能是因國母彭麻麻,彭麗媛一直就是例外的大客戶,這就足以見得其與文藝青年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外”二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禪意在里面,官網的設計更是將文藝范體現的淋漓盡致,像這種具有文藝氣質的東西哪能不受文藝青年喜愛。
終歸一句話,“Normcore”不是隨隨便便的普通,他是一種文藝、一種極簡、一種歸隱。所以,看看這些大眾流行文化之外的小眾氣息,會讓你有一種回歸本真的感覺。雖說“Normcore”高居搜索榜首位,但并不是所有的時尚流行趨勢都會有人追逐,除非是那種被所謂的時尚光暈燒壞了腦子的可悲人兒。任何一家流行機構預測出來的流行趨勢都是有分群體的,也就是說任何一種流行元素都是有相應的追捧群體。就像頭幾季大熱的PUNK、運動、豹紋,就算你再怎么火熱,也總有一群人是不買你帳的。更不是說隨隨便便的路人甲、乙的穿著就是Normcore,所以,我執拗的認為它是一種具有文藝情懷的小眾審美,不爭不搶,只想做個安安靜靜的美男子或是美女子。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