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Michael Kors和Kate Spade領銜的輕奢軍團,一度讓遭遇史無前例低迷窘境的奢侈品市場振奮不已。然而,近日兩大品牌接連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報曝出同店銷售增長下跌五成之多,以往風光增長攔腰砍半。同時,此前高雙位數業績增長的Michael Kors也現庫存壓力,運營成本居高。業內人士直言,所謂輕奢跑得快跌得也快,在中國恐怕還能火個3-5年。
開店拼業績 超高雙位數增長時代告終
輕奢品牌大舉接力奢侈品牌創造業績神話不過兩年,勢如破竹的擴張之路終究沒能逃過增長急劇放緩的命運。輕奢領軍品牌Michael Kors及Kate Spade接連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同店銷售增長較上季度下跌超五成。輕奢市場的超高雙位數業績增長時代告終。
Michael Kors集團最新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9月27日,該季度集團同店銷售增幅16.4%,其中北美市場增幅僅為10.8%,大大低于一季度的24.2%。不過,其整體零售收入仍很可觀,為4.956億美元,增長39.4%,上年同期為3.286億美元,主要受新增121家新店銷售驅動;批發收入增長46.1%至5.141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519億美元。
另一輕奢巨頭Kate Spade近期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10月4日,集團同店銷售僅增長15.2%,比二季度的30.4%折半。三季度實現凈銷售2.5億美元,不及市場預期的2.54億美元,不過較去年同期1.93億美元仍有29.5%的增長。相比之下,此前二季度的銷售增幅則高達49%。
如今29.5%的銷售增長其實并不低,但在去年同期,Kate Spade曝出高達76.4%的銷售增長率,二者的業績差距不可同日而語。“過去的一年,輕奢品牌超高雙位數的業績增長,來自其大量新開店的銷售支撐,恰逢消費升級階段,消費者熱衷于品牌多樣化、個性化。但依靠新開店來支撐業績本身就無法獲得長期收益,新開店的擴張期一過,消費者的消費熱情減退,重新審視 品牌本身的品質時,發現輕奢品牌并不是真正的奢侈品牌,業績下滑便會緊隨其后。”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輕奢品牌的飛速成長是借力于消費升級紅利, 靠開店拼出的業績只能是短期收益。
急于求成貶身價 庫存壓力傳導輕奢品牌
大張旗鼓的擴張之路,業績激增的同時,庫存壓力也逐漸顯現。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以Michael Kors發布的二季度財報為例,截至6月28日,該季度集團總收入為9.19億美元,而銷售成本則高達3.48億美元,占比高達37.9%。
在財報對銷售成本的解釋中,“包含庫存銷售成本”的字樣出現在該解釋項下的第一句。按此解釋,銷售成本較去年同期的2.43億美元增長高達42.67%。這也正印證了此前曝出的Michael Kors因“急于求成”決策失誤造成庫存積壓,并于6月進行大促銷的動因。
數據顯示,在近兩年來Michael Kors的業績大幅增長與急速擴張當中,上一財年批發收入已超過了零售收入,這意味著收入當中更大比例的進賬來自于折扣商品或批發渠道。其在折扣店的收入已占到約1/3。
周婷認為,新增店鋪源源不斷的大量進貨,但市場需求是在逐漸放緩。今年,庫存壓力是整個零售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而大幅擴張的輕奢品牌更是首當其沖。
店鋪租金一年百萬 運營成本占毛利潤一半多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Michael Kors的運營成本之高遠超同類服裝品牌。其財報中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該季度集團用于銷售及行政的運營費用高達2.95億美元,占其毛利潤5.72億美元的51.58%。
如此之高的運營成本,從運營消耗中最基本的店鋪租金項就可見一斑。據了解,僅以北京Michael Kors開設有店鋪的主要商場為例,國貿商城租金約為93-100元/平/天,東方新天地為80-90元/平/天,新光天地為70-80元/平/天,三里 屯太古里南區為60-70元/平/天。一間60平方米的店鋪單月租金就要至少近11萬元,一年近132萬元,加之水電、人力、門店技術系統維護、商場的維 護管理等各項費用,單店運營成本可想而知。
周婷認為,大量的新增店鋪,門店管理、人員的費用都會隨之高漲,極高的運營成本也從側面反映了奢侈品行業利潤空間收窄的市場現狀。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