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微信替代微博成為最常用的社交工具,我陡然發現朋友圈里不少朋友都開始“經商”,有賣翡翠玉石的,有賣大牌包包的,有賣奶粉奶瓶的。這些朋友大多屬于“下海”創業,有的是銀行職員,有的是國企員工,有的是全職媽媽,總的來說沒有一個是自己銷售產品相關行業的。我覺得他們的路道都很粗,記得有一位正在“創業”的好朋友告訴我她是“買手”的時候,我心想,我也是搞過幾回買手培訓課程的人好嗎?
說來慚愧,我雖身處時尚行業,卻一直沒尋到能拿來賣的東西,要么是品牌看不上我這小本經營的思路,要么是我看不上廠家生產出來的東西。
微信上“下海”創業的親們歸根到底是海淘代購的分支,利用的是產品國內外的價差,區別在于此前淘寶代購一切都在明面上,你若價格開高一點,我只要按照價格一排序就能找到更便宜的。現在朋友圈是封閉模式,價格空間大了許多。此外,上新也不用開電腦,手機點幾下,隨時隨地都能賣貨。最重要的是朋友圈繞過了原有的網購成交模式,既然是朋友,總有一些“信任”在里面,信則買,直接打款,不退不換。至于售后服務和投訴,那是沒有的,最多撕破臉皮,拉黑絕交結束。
最有趣的是,現在的海淘代購都可以現場直播,他會告訴你今天要去哪個Outlet,會去哪些大牌店,你要做的就是隨時刷朋友圈,保持通訊順暢。現在不少大代購都直接與店鋪建立了默契,可以在店里試穿拍照發微博微信,甚至有品牌希望開拓中國市場時,還要考慮一下是否會影響到大代購的生意,而造成原有生意的損失。
除了海淘代購,另外一種我曾以為瀕臨滅絕的產品也開始在微信上死灰復燃,那就是外貿原單、尾單和仿單。當然,沒有一位親會說他賣的是仿單,肯定都是廠里流出來的原單,至少也是尾單。愛馬仕的圍巾800多,紀梵希的手包1000多,普拉達的尼龍包300多,每一款都來自他神秘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廠子。當你拿到東西產生疑惑時,他會告訴你,這些流出來的東西都是小有瑕疵的,這個價就不要苛求什么了。
人人都有開店夢,從開街邊小店到淘寶到微信,只是通過不同渠道圓了夢。夢越容易做就越容易醒,熱潮退去不會太久,海淘代購做搬運工就只能賺搬運的錢,至于賣假貨的,一方面透支的是友情,遲早要還,另一方面微信也肯定會逐漸嚴格把關。記得學生年代,不用去健身,逛街就能減肥,為了買雙運動鞋,從淮海百盛一直逛到南京東路置地廣場,在確認了哪里最劃算后再折回那個商場買單。現在,體力沒有了,時間更沒有,但是商品和渠道愈加豐富,對品牌和商家也更了解,在哪里買對的還是頗有把握。
買珠寶腕表選品牌,勞力士的表“恒動”,戴比爾斯的鉆石“一顆永流傳”,卡地亞是“皇帝的珠寶商”,至于和卡地亞“時間藝術”展覽開展同期熱炒的“質量風波”,起因只是品牌未根據某省要求去當地檢測,個中原因不言自明。買時裝選店鋪,連卡佛應有盡有,JOYCE時尚尖端,IFC商場一網打盡。至于買電腦、電視、啤酒、大米,京東、天貓、1號店比一下就可以,這些傻大笨粗的東西,還是請快遞師傅幫忙搬一下比較劃算。
現在的消費者購物越來越有目的性,逛街已不可能是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休閑活動,瞎逛逛就買一堆莫名奇妙沒用的東西回來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瞎看看倒有可能,東方CJ的那些阿姨媽媽之忠實,我在線下活動上是見識過的。
伴隨互聯網成長的這代消費者不容易忽悠,群眾的眼睛雖然有時會被麻痹,但確實是雪亮的,消費者最終選擇的還是那些經過考驗的品牌商,或能創新的商家。我老婆在網上買了一個69元的溫奶器,以為撿了大便宜,后來在馬路對過的婦嬰商店發現也賣69元。她的感嘆是,現在都不會先去逛一下再網購了,我的觀點是她已經能估摸到這東西賣多少錢合理了。另外一個例子是,在谷歌常常無法使用,百度里的搜索結果又被各種付費廣告占據的情況下,媽媽們最終買的還都是差不多的母嬰產品,并沒有輕易被搜索結果左右。
前些日子去深圳拜訪了可派,這家國內最早的買手店集團推出了NEWNEWCO會所店模式,在公司總部大樓的會所里,客戶需要提前預約,每次即使搞活動也僅接待幾位顧客,已確保能夠服務到位。會所里有巴黎高級定制品牌,有倫敦的前衛設計師品牌,有意大利限量手工包袋,甚至還有手工折疊自行車,涵蓋高端生活的方方面面,顧客甚至還能將自己的衣櫥放在會所里,由可派打理。
無獨有偶,珠寶行業也出現了會所模式,在上海的衡山路開了一家叫Jewelvary的珠寶會所,賣的1000多件珠寶,來自幾位意大利珠寶設計師,在會所的二樓和三樓展示。一樓是畫廊,四樓還有天臺。路人經過,絕不會想到這是一家珠寶店。看來未來逛街發現好店的可能性將會變得越來越小。
原文刊載于《外灘畫報》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