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場,理論上應(yīng)該有西方主流的買手制百貨店和多品牌精品店的生存空間,然而買手店在中國似乎始終游離于主流消費圈之外。
連卡佛早在十年前就試水中國內(nèi)地市場,在上海、杭州和哈爾濱開店,店鋪經(jīng)營不可謂不用心,然而水土不服、生意慘談,于06年末關(guān)閉上海店鋪,07年初調(diào)整杭州與哈爾濱店鋪。不過,對買手店的嘗試并未停止,同樣來自香港的JOYCE于07年中在上海恒隆開店,連卡佛則選址北京金融街于07年末開店。
為什么中國內(nèi)地消費者不待見買手店而愛專賣店?因為處于啟蒙階段的消費者購物是沖著品牌來的,多品牌的買手店里的品牌都偏小眾。當別人問你這件衣服是什么牌子時,自己可能都讀不出這些歐洲設(shè)計師品牌的名字,更要命的是對方可能還不知道這家店有什么來頭。
連卡佛在香港的地位,當?shù)赜性啤拔倚欧穑B卡佛”,JOYCE則代表世界范圍的最前衛(wèi)最時尚,兩家店在香港群眾基礎(chǔ)極深,許多人從年輕時就一直追隨,現(xiàn)在都年過花甲,他們相信店鋪為品牌的背書。
然而買手店最大的尷尬是,雖然許多品牌都是由JOYCE或連卡佛引入亞洲,但是當這些牌子越來越受歡迎后,品牌就會收回經(jīng)營權(quán)自己開店。此時,買手店就可能不被允許再售賣這些品牌,而需要去發(fā)現(xiàn)新品牌。
中國內(nèi)地由于開放時間晚,品牌與買手店同時進入市場,買手店的宣傳力度肯定不及品牌強大,開店規(guī)模與數(shù)量也不可同日而語,看看這些年奢侈品牌和高街品牌的鋪店速度就知道了。
其實按照增長速度,JOYCE在中國內(nèi)地年增30-40%,并不慢,然而在消費者成熟之前,多品牌店最多只能起到補充作用。這一點I.T應(yīng)該是早已明了,大力發(fā)展自有品牌,而大I.T現(xiàn)在只能算是點綴,要么索性直接為代理品牌開專賣店。
香港來的大型多品牌店還在試水,中國內(nèi)地小型多品牌店則在近幾年開足了馬力。上海的Le Lutin擴建了金鷹百貨的店鋪,新天地時尚的alter被WGSN((Worth Global Style Network, 英國時尚在線)評為最佳新晉買手店。有趣的是北京多品牌店已經(jīng)開始出擊,棟梁和Triple Major先后到上海開店。棟梁開在富民路,那里與長樂路和巨鹿路交叉,人流不少,也匯聚了不少設(shè)計師品牌店,如Helen Lee。棟梁的店有三層樓,但店門不大且關(guān)著,要按門鈴才開。
Triple Major則開在更小眾的紹興路,這是一條夾在永嘉路與建國西路之間,兩邊到陜西南路和瑞金二路都斷頭的路。如果不是專門過去,應(yīng)該很難會逛到。
我在Triple Major店里轉(zhuǎn)了五分鐘,有客人剛買好東西走,也有客人走進來,只是都不說中文,目標客戶群很國際化。這大概是不少小型買手店的共同客戶群,真正本地的消費者很少。
顯然,小型多品牌店只要能抓住自己的特定消費群就足以持續(xù)經(jīng)營下去,而大型多品牌店則要面臨LV、Gucci等的競爭。
也許是知道外來的和尚好念經(jīng),引入一個響當當?shù)牡昝直匾.T引進倫敦的Dover Street Market,兩年前在北京三里屯北里開了一家分號。現(xiàn)在10 Corso Como也要落戶上海,這家米蘭潮店將于2013年秋季開業(yè)。店鋪不在之前傳言的銅仁路,而在會德豐大廈邊的裙樓,2500平米的體量趕得上一家小百貨店。
這兩家店鋪加上巴黎的Colette一直是時尚人士掛在嘴邊的圣店,按照經(jīng)營益豐外灘源的盈石總裁司徒文聰?shù)恼f法,像巴黎的Colette只有走在時尚最前沿的人才會去那里消費。所以,10 Corso Como如何與赫基集團合作,給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又適合中國內(nèi)地市場的大型多品牌店還是值得期待。
同時,JOYCE和連卡佛也加快了拓店速度。JOYCE去年末在北京國貿(mào)三期開了國內(nèi)第二家店,上個月在北京新光開出第三家店鋪,第四家店鋪明年在上海IAPM開。連卡佛在北京銀泰中心的第二家店近期開張,回歸上海時代廣場的店也已經(jīng)在裝修中。
Colette的店主曾說永不開分店,不過隨著這幾家店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名聲鵲起,至少Colette已經(jīng)被游人擠滿,好似旅游紀念品商店一般,這大概是開店之初未想到的。所以來中國內(nèi)地開一間Colette也未嘗不可。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