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870-1950
壓印在銀質飾板上的圖騰是愛奧尼亞七個島嶼的徽號,中心的船代表克基拉島,此作品有刻上壓花”SB”為Stotirio Bulgari縮寫,以及圓形800標記代表銀的法度純度。
源于希臘銀匠后裔,寶格麗家族作品受希臘拜占庭風格影響甚深。此條銀制手煉由七片徽章組合而成,含鑄造的獅子頭圖案和圓形螺旋紋路,為典型希臘風格。
入永恒之城 一探美之奧義
羅馬,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城中遍布著萬神殿(Pantheon)、羅馬競技場(Colosseo)等宏偉建筑、廣場、噴泉與方尖碑,這座「永恒之城」保存了無數珍貴的地中海古文明。羅馬,無法一天造成,而建筑之壯美奇觀,為其贏得萬眾矚目、萬般寵愛,榮顯城市與歷史的輝煌。意大利當代珠寶商寶格麗(BVLGARI)創立者索帝里歐.寶格麗(Sotirio Bulgari),秉持天生對美的無比熱情及超凡的鑒賞力,自藝術探索中汲取靈感,融入經驗與智慧,以珠寶藝術家的精準眼光,捕捉易逝的光華,將抽象概念予以具象化,化無形為有形,傾畢生之力探究美之奧義,由時代美學的醞釀與轉折間,孕育出特定風格,進而為義式珠寶風情開創全新姿態,其代代相承、取鑒于羅馬建筑藝術的創意美學,便成為寶格麗品牌的傳世價值所在。
年代:1870-1950
在新藝術表現時期采用當時非主流建材包含玻璃/鋼筋/金屬/大理石等 開啟了時代建筑的先河,也呼應了寶格麗善于用異材質混搭的創新美學。
當時裝飾藝術(ART DECO)與新藝術交會羅馬競技場是古希臘劇場建筑形式,為環型拱券結構,共有四層,貴族為第一層,依序而上平民則在最后一層. 此鉑金鉆石手煉呼應此結構.寶格麗內涵的希臘羅馬DNA于此時期逐漸成型。
頂級珠寶 微型建筑的奇幻秘語
意大利建筑師Luigi Caccia Dominioni如此解釋意大利文明的天賦基因:「我們有古老的文化,我們有極為豐富的想象力,我們重視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連結。這就是為何意大利的工藝、設計、建筑與藝術,相較于其他國家,顯得更具吸引力、更禁得起時間考驗的主因。」
隨著光影變幻的建筑之美,最是令人激賞。由天邊透出的絳紫,挾帶著泛光的珠灰,轉瞬化為靛藍向天際綿延,當驕陽映照而下,建筑的能量映射出千萬道璀璨虹光。如此富饒的視覺經驗,自然滲入寶格麗的頂級珠寶創作當中。
當城市的光輝日復一日君臨,建筑師選擇以感性的城市映像,與已逝、未來的年代展開對話。如同櫛比鱗次爭高的巨樓穹頂改寫了城市的天際線,而梭游于頂級珠寶這微型建筑的工匠審美之眼,同樣模塑了時代的容顏。珠寶璀璨閃耀的舞臺似乎是一個奇幻的存在,世間諸般隱含的秘語,盡皆在此被轉化為微妙比例的存在。
年代:1950-1960
神圣的清真寺是回教的代表性建筑物,伊朗伊斯法罕的國王清真寺則是其中之一。在十七世紀前十年興建的國王清真村,宏偉的穹頂裝飾著無數綠松石色磁磚,在陽光下閃爍美麗光芒。
都靈圣羅倫佐教堂(chiesa di San Lorenzo)是意大利北部城市都靈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屬于天主教都靈總教區,有巴洛克建筑的正八角型拱頂結構,里面有八個半弧形窗戶是引光入室的設計巧思,也呼應此珠寶作品的八角型切割。
媲美建筑藝術的靈魂之舞
以「彩色寶石之王」(King of Color Stone)聲譽獨步于世,寶格麗的珠寶,是媲美建筑藝術的靈魂之舞,隨著色彩與火光的極致檢視,映射出扣人心弦的圖景,每一件頂級珠寶都是原創精神與前瞻遠見的風格代言。一如品牌家族的第三代傳人保羅.寶格麗(Paolo Bulgari)所說:「有別于其他品牌,寶格麗的寶石專家偏愛在全球各地的原產礦區尋找最高質量的寶石,由浩瀚無際的礦石中,汰選出具有寶格麗DNA與靈魂象征意義的寶石。寶格麗創作的珠寶,永遠將色彩效果擺在第一,為了完成一件藝術作品,從不拘泥形式或介意于將稀有寶石precious stone和semi-precious寶石大膽混搭,經由設計師們在多年汲取寶格麗美學史料的美感,精采之作從無數的設計圖中脫穎而出,再藉由獨到的精鑲金匠工藝,創造出一眼辨知的寶格麗風格。」以保羅.寶格麗為首的設計團隊,憑借敏銳的直覺與嫻熟的經驗,精心評估珠寶的體積、比例、配色,再以卓絕的車工藝術,雕琢上等原石,創造出最佳的火光和成色,并力求保存寶石重量的極大值。透過對于美學形態的解讀及技術重塑,寶格麗以詩意想象締造了無可言喻的微型珠寶雕塑境界,讓珠寶這般風格鮮明的飾物,化為感官的媒介,與建筑產生意象的聯系,正因工藝堅持與美學信念合而為一,故而尤見深奧。
年代:1950-1960
此建筑物是當時機械時代的精神象征,也象征當時美國都會與世界地標。此年代珠寶創作也反應時代精神的追求。此項鏈沿襲fireworks 的圖騰,但更具線條與平面感。結構完全融入當中。
此件寶格麗戒指運用大量色彩的組合與蛋面切割,鑲嵌主石藍寶石55.97克拉,讓此件古董寶石戒指宛若彩色穹頂的設計更具現代風格。
以建筑的微觀構造 刻劃珠寶世界
將《建筑十書》(De Architectura)獻給奧古斯都大帝(Augustus)的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Vitruvius),是首位定義裝飾價值的空間藝術家,他深信裝飾可以美化結構,同時展現建筑整體的和諧感。建筑師以雕刻家的精神創造建筑物,他們從不以建筑的規模來衡量自己的天賦,而是透過細節做為彰顯創意靈感的表征。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追求淋漓盡致的裝飾;回歸中世紀精神的巴洛克,則是以夸飾手法強調精神性的尊貴,也為洛可可風貌,揭啟了一道奢華之門,華麗的藻飾繼而超脫了古典唯美的形式,蛻變為20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有機線條的應用,自藝術蔓延至裝飾及設計領域,呈現為婀娜流暢、充滿美感的女性化形象。
藝術的靈感永遠需要藉由雙手實現,這在珠寶與建筑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有關于技藝與美學價值的縮影,都可以在方寸的車工與鑲嵌工藝上體現。對于寶格麗而言,每一顆貴重寶石都有自屬的獨特身世,如何引領時代之先、在經典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是其創造頂級珠寶藝術的至高準則。寶格麗擅于以建筑的微觀構造,刻劃珠寶世界,不僅具有古典精神的創新,也涵納著多元思潮的美學精神,散發出超越時代的氣質。
年代:1970-1990
此珠寶作品靈感來自于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宏偉最迷人的一座大教堂,更是法國文明的征象。堂內的玫瑰彩繪圓窗,是最美的風景。
此青銅松果像之前是在古羅馬噴泉,公元15世紀以后移到圣彼得教堂,并置放在后來興建的梵蒂岡博物館。松果庭院在1506年設計,梵蒂岡博物館內有三個開放的庭院,松果庭院、圖書館中庭、美景中庭。
擁抱世界文化 與時俱進的當代精神
工藝上堅持傳統,設計上求變常新,致力于風格卓絕,同時堅守高貴的頂級珠寶創作血統,一切關于美的真理,盡在寶格麗臻入化境的精巧雕琢,而所有啟發設計的靈思,都是寶格麗對于世界文化的理解。不同于法式珠寶的著重形式,寶格麗獨創了無可取代的意大利式風格,其別具一格的創作手法,展現出獨領時代脈動的感官特質,這不啻為劃時代的創舉。不論是紛繁的藝術或者善變的時尚,寶格麗認為珠寶創作必然反映出每個時期的當代潮流,綜覽其130年來的創作史詩,猶如觀視一部珠寶近代史,寶格麗將文化元素徹底交融于設計,集傳統工藝、時代思維、人文特質、臻美寶石于一身,兼容了古羅馬文明、地中海文化、東方異國情調、中東波斯文化、60年代的美國普普藝術、意大利Dolce Vita風尚、80年代的龐克搖滾……,匯聚不同時期的靈魂表征,寶格麗信手捻來一路演進,藉由精湛的設計、精確的切割,始終保有寶格麗高度識別的創作基因。更重要之處在于,穿戴珠寶,莫不是為了取悅自我并發自內心感到愉悅,寶格麗的珠寶哲學向來奉行「Wearing for Pleasure」的至理,因此在創作中即使講究工藝細節,也不流于炫技,每件寶格麗珠寶作品,在配戴者身上都如同第二層肌膚般貼合著身體的律動起伏,舒適自然而毫不扭捏。
年代:1970-1990
此時寶格麗與時俱進,除了珠寶本身的價值之外,更重視顏色搭配出來的效果,如綠松石與紅寶,日后更延伸到紅藍綠的配色加上獨有的蛋面寶石切割,也奠定了日后彩寶之王寶格麗鮮明的設計美學。
黃金和鉑金耳環,鑲嵌綠松石、紅寶石和鉆石,約公元1957年制緊密且圓形輪廓與色彩鮮明的蛋面寶石,也是當時流行的設計風格。
實則,無須拘泥于風格流派的概念性名詞,一切建筑藝術與文化,皆源于時代美學賦予人們的感性經驗。歷經無數藝術運動與文化思潮的洗禮,寶格麗始終致力于創造足以代表羅馬的都市特質、兼容古今藝術文明的形象,以及屬于自己的頂級珠寶王者傳奇,在華美風格之外,傾注了極具時代色彩的建筑神韻與雕塑氣息,嶄新而鮮明地表達了寶格麗高級珠寶特有的創意美學。珠寶與建筑,同樣交迭著光影與情感的互動,依隨時光流轉,寶格麗的頂級珠寶從設計創作、寶石甄選到最終鑲嵌成型,始終引導著光與工藝,串連起珠寶的美學空間結構,而成為時代風格的締造者。
原文出處:http://www.vogue.com.cn/jewelry-watch/expert/news_113g0b8eb1cc1b8a.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