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一本女裝LOOKBOOK,剪裁嚴謹、色彩濃郁、流露舊時奢靡,美不勝收。讀文字方知靈感取自一部法國新浪潮時期的代表影片。對于長期作為各界靈感繆斯的法國,那段風起云涌的“新浪潮”更像是一方旖旎迷人的花火。
“新浪潮”,繼歐洲先鋒主義、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之后的一場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運動、亦是以現代主義精神來徹底改造電影藝術的運動。它的出現將西歐的現代主義電影運動推向了高潮。以尚盧高達、法蘭蘇瓦楚浮、克勞德夏布洛、賈克希維特為代表的導演崇尚個人獨創性,表現出對電影歷史傳統的高度自覺,體現“作者論”的風格主張。這種大膽、創新、追求自由的先鋒派思潮不僅對電影界意義深遠也持續的為設計界帶來新的靈感。
2011年Dior以率性的左岸精神與成衣形式感的交融表達對法國新浪潮時期的心領神會,今年Cartier則用“巴黎新浪潮”系列掀起珠寶設計的新風潮。以創新及自由精神為主導的Cartier“巴黎新浪潮”用豐富的設計形式感禮贊著詩意的法國與變幻莫測的巴黎女子,別出心裁的以時間為順序為屬于她們的精彩瞬間畫龍點睛。
或許慵懶的巴黎人認為一日之始該在午后兩點的盧森堡公園,陽光透過樹梢,那條閃爍的光之線穿透一切在自由的空氣中恣意徜徉。率性的巴黎女子穿著布洛克鞋正緩緩踩著單車去赴一場午后之約。眼前流轉的風景是左岸特有的文藝格調與浪漫。Cartier那縞瑪瑙、鉆石和青金石拼鑲而成的螺旋區塊,柔中帶剛的堅韌曲線、不同的圖案與質感相互映襯融為一體,像巴黎女孩身體中偶爾閃現的小男孩氣概,不拘小節的節奏感隱藏著一種擁抱陽光的激情。
晚間7點,在特洛卡德洛廣場看巴黎華燈初上,紛繁多樣的文化與智慧在這里交融、升華卻帶來最純粹質樸的格調。宛如東京宮的一級級臺階,一種具有層次感與力度的線條,多種材質的混搭呈現的極簡主義之美。自如的巴黎女子駕駛著老式跑車駛過凱旋門,對面光線折射在她的指間,果斷的幾何圖案帶來堅毅與一絲不茍,一種亦剛亦柔的自由、灑脫、知性魅力隱隱浮現。
晚間8點30分的杜伊勒里宮,是巴黎女子的游樂園。帶一枚青金石、綠玉髓的斑斕指環,好似一串串閃亮的節日彩燈,燈光下迷蒙著邂逅者的雙眼。那暗處的熠熠光澤夾雜著女子銀鈴般的笑聲,像木馬的圓輪上一曲奔放、俏皮的《歡樂頌》。更像《天使愛美麗》里古靈精怪而自由奔放的女生,深入其中、目光便難以移動。
晚間9點的塞納河岸,涓涓細流、波瀾不驚。 猶如一條微光浮動的鉆石項鏈纏綿于左岸與右岸。錦衣夜行的巴黎女子指甲上燃著驚心動魄的一抹丹蔻紅。水波狀的曲線像塞納河之水動情搖曳,黑漆與鉆石,大膽凜冽的光與影,悱惻在她的耳垂、手腕及頸間,眼波流轉便傾了城。
相同時刻,巴黎的另一隅,巴黎歌劇院。這里云集了恢弘的穹頂、彈性的樓梯曲線與全城最雍容優雅的美人。巴洛克的繁復精妙,各藝術流派曾經碰撞之處,如同血液般豐沛奔涌的靈感之源。新古典的穹頂幻化為讓絲絲光線透射進來的繞指柔,阿拉伯花紋綴著淚光般晶瑩的珍珠留戀在腕間,有如來自天國的召喚……
午夜零點的紅磨坊、《夢斷花都》中莎婷般的佳人正伴著康康舞飛旋,此刻巴黎最是香艷。憂傷敏感的中國人說“煙花易冷、最美不過是瞬間”……浪漫激情的法國人便將這夜空中的虹凝結在了指間、耳畔。金色的球體、藍色粉色的寶石,是煙火、更是繁星,停駐、然后永恒。
旖旎之后、放晴之前,巴黎的清晨掛著一抹灰藍,像一幅靜置的點彩,寧靜、素淡。那些蜿蜒的小巷曲徑通幽,古樸之處蘊藏經典。清晨的早餐店,巴黎女子在咖啡桌上用最古老的方式記錄著昨夜故事與點滴靈感。相互交疊、合二為一、兩支平面圓環因為記憶的浮動有了交點。手指晃動,那單嵌半邊的美鉆借著晨光漸漸蘇醒,像是載著純粹與古典的紙飛機劃出優美的弧線。
這一切都有關巴黎、有關自由的新浪潮、有關巴黎女性善變、莫測、細膩、委婉且高貴、光艷……當我們研讀歷史與設計史時,不難發現兩者總是相互粘連。當社會與時代發展至新高度,那么相應的美學主張便理所當然有不同的呈現。放眼當下,復古與創新像是一對雙生花,在不斷回溯歷史與經典的同時加入現世審美,于是催生了當代更加多元化的設計思源。
Cartier靈感豐沛的巴黎新浪潮系列,以風格迥異的美學線索統領了一個多元化的美學主張。那些靈光燦動記錄著巴黎及巴黎女子最動人的瞬間,那些別致貼切的珠寶語言不僅贊頌著優雅獨特的人與城,那些大膽、浪漫富有激情的設計亦更形成并推動了珠寶界的“新浪潮”。
原文鏈接:
http://space.yoka.com/blog/787523/14486310.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