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四十七歲的紐約客Joshua Persky大概想象不到自己在2008年會經歷奧德賽般艱辛周折起伏的一年。麻省理工畢業的他,在華爾街一家投資銀行任職多年,每年的花紅收入至少六位數字,可以讓他輕松負擔曼哈頓的公寓,和每年夏天全家的歐洲渡假。
新年過后不過幾月,信用危機金融風暴撼動全球經濟,廣度深度都是前所未有。華爾街步步失守,屋主按揭無力支付,銀行大量壞帳,失業人數劇增。六月底,Joshua失業已經將近半年。為了節省開支,太太和孩子搬回了Nebraska老家,留下他孤身一人在紐約繼續尋找工作。
神色疲憊的他終于決定走上街頭,為自己創造機會。每天的午餐時間,西裝革履的他,都會出現在曼哈頓中城的Park Avenue,胸前和背后掛著"Experienced MIT Graduate for Hire"(有經驗的麻省理工畢業生求職)的巨型白色招牌,向經過的路人送出簡歷和名片。
日日堅持以自己為活廣告,他吸引了媒體的注意,也得到了數次面試的機會。可惜九月股市暴跌,很多公司完全停止招人。他只得轉向網絡,開始以博客記錄自己的經歷。
時間過去,看不見什么轉機。政府不得不大手筆解救被圍困的幾大投行,保險公司,還有彈盡糧絕的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美聯儲連降利率,還是像浮石落入滄海,看不見漣漪。消費者信心,降到三十幾年來最低。
前景蕭條迷茫,如期而至的感恩節圣誕節新年,對多數紐約客來說,滋味別具。前所未有的大幅裁員涉及幾乎所有行業:媒體、制藥、廣告、網絡、高科技、中小企業、華爾街銀行、甚至律師和建筑師事務所。所幸還保住工作的,也變成驚弓之鳥。房子正在貶值,股市動蕩, 投資和401K退休金暴跌,信用卡債務越滾越大。恐慌疲憊的紐約客唯有借助抗焦慮藥物和安眠藥,來短暫逃離這暗淡現實。
感恩節后的星期五,傳統上是零售業扭虧為盈,賬面由赤字轉為盈利的"Black Friday"。今年盡管商家使盡渾身解數, 早早祭起往年新年后才有的大幅打折, 還是未能挽回下滑頹勢。頂尖的百貨公司Saks、Neiman Marcus、Nordstrom的營業額跟去年同期相比,慘不忍睹。
希望在哪里?還有希望嗎?
一位朋友,在貝爾斯登任職三年。三月公司被摩根大通買下時,幸運地保住了工作。十月,還是加入被裁員大軍。前幾天輾轉找到一份工作,卻是在南部德州戴爾電腦大本營所在的奧斯丁。電話里,他的聲音鎮定樂觀,說是剛買了新車,打算自己開車橫跨幾州前往。那邊且不用交州所得稅,正好存點錢,等經濟好轉,再殺回來。
且慢,我說。一起喝上一杯。并沿第五大道,麥迪遜大道,和時代廣場,看看節日櫥窗和燈火。櫥窗,是反映城市靈魂的一面鏡子。不僅僅是陳列商品,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和錢包。
Barneys,城中頂尖百貨公司的節日櫥窗,今年的主題是Have A Hippie Holiday。正值嬉皮運動四十周年,請來各路設計師以和平與愛為題設計,Martin Margiela、Marni、Ralph Lauren、Donna Karan、Alexander Wang、Phillip Lim、Proenza Schlouler、Thakoon欣然從命。又請來小學生描畫他們心目中的和平與愛的理想世界。稚趣中蘊含樸素溫情。六十年代風起云涌,精神世界豐富,不似現在的物質社會。
浮躁的時尚業,為了逐利,無視季候,嚴冬售賣沙灘裝,冬裝大衣六月就已經在櫥窗里現身。設計和制造的周期越來越短,匆匆從一季到下一季,炮制出大堆最終不是積壓在倉庫,就是淪落到降價欄的商品。
而消費者, 為什么如此難以找到所需的應時物品?為什么總是被迫需要追逐不斷變化的潮流,象Project Runway主持人Heidi Klum所說的,在時尚中,某天你入流,隔日你就落伍(In fashion, one day you are in, the next day you are out.)。這樣的危局里,再多擁有幾個It bag,更大屏幕的高清電視,更多身外物,是否帶來持久的幸福感和安慰?
911過后不久,欲望都市的女主演Sarah Jessica Parker出席某個撫養孤兒的慈善機構的募款會。她的演講簡短但令人難忘。她說,紐約客總是有合適的配飾,這一季有兩樣每個人都會隨身偕帶的配飾,那就是勇氣和驕傲。(New Yorkers always have the right accessories, and this season the two accessories that everyone is carrying are courage and pride.)這時候你知道紐約不只是Sex & the City,紐約客不只是貪求名牌衣物鞋子夜夜笙歌把男女關系當作早餐話題的浮歡客。
年末的時候,獵頭偶然看到Joshua的博客,把他推薦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老板賞識他的經歷和勇氣,他成為合伙人之一。劫后重生的他,正熱切期望與家人重聚。他說,回顧這整整一年,他也有低落的時候,但每一日都盡力保持樂觀。
第五大道上由奧地利燈飾設計師Ingo Mauer為UNICEF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手工鑄就,以一萬六千顆Baccarat棱形水晶點綴的巨型雪花燈飾在夜色中,熠熠閃光。
這城市之光,不滅,沒有理由相信這個絕不自憐強韌樂觀的城市會就此低落暗沉。
Miu Miu和Prada
Miu Miu和Prada大概跟YSL用了同一個供貨商,櫥窗怎么看起來像YSL今年春夏模特頸項上的閃光霓虹碎片呢?不過白色格狀纖維的skeleton mannequin倒是新意十足。與新店面創意的金色也很契合。黑色Parachute飛行員布料的黑外套,感覺很四十年代,貞素拘謹。
Calvin Klein Doll House
Calvin Klein麥迪遜大道上的旗艦店最近吸引不少路人駐足觀望。原來有"不明飛行物"狀雙層空間降落其挑高極高的復式櫥窗。完全是迷你店中店。
"Doll House"的概念源于CK的創意人Dale Rozmiarek,由負盛名的建筑師Joshua Prince Ramus及工作室REX作結構設計,并由Situ Studio和MK Associates塑造完工。
褐色地毯上有細細白色軌跡,這半透明巨大UFO彷佛憑空現身。兩邊是整面墻高的紐約街道實景,氣勢恢弘。白色螺旋式臺階將空間分隔兩層:樓下起居室,壁爐火光溫暖,白色線條簡練的幾組沙發,狹長的褐色吧臺。樓上則是若隱若現的更衣間,臥室。
所有衣物家具是將CK男女裝設計師Italo Zucchelli、Francisco Costa和家居設計師Amy Mellen設計的2009年系列按實物比例縮小,渾然一體,完整體現Calvin Klein現代簡約風格。
紐約近年公寓樓設計熱潮不絕,各路神仙紛紛現身。這CK Doll House簡直是現成的好例子。雖然近來景氣蕭條,也許不太可能被運用到。已經有不少人建議由美術館加以收藏。
原文出處:
Daisy人在紐約